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:科学、艺术、人文。
人的思维方式有三类:理性、感性、悟性。
科学追求的是真,给人以理性,科学使人理智;艺术追求的是美,给人以感性,艺术让人富有激情;人文追求的是善,人文融理性、感性、悟性于一体,人文中的信仰,给人以悟性,使人虔诚。
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,悟性早已有之,起源最早。中国的《易经》,更多的是悟性的思维,悟性带有神话般的思维方式。从现代意义上看,悟性属于宗教的思维方式。
感性的思维方式,几乎同悟性同步,早已有之。主要表现为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,通过具体的形象,运用语言的描述,进行思维。如形容、比喻、对比、夸张,用于表达人的情感,属于艺术的思维方式。
理性思维方式发展较晚,虽然古希腊已有闪光的体现,但真正形成应该是近代科学诞生以后。科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理性社会。
理性主要表现为抽象或逻辑的思维,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思维。它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,通过观察、实验、调查、统计,分析、综合,归纳、演绎,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,抽象出事物的一般原理。用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。
其实,理性并非绝对的。人的感性,情感,情绪,自觉,乃至悟性,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中,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。所以,理性不是一切,我们需要理性,但不能“理性主义”。
相对于理性主义,或者说对理性主义(绝对化)的反思,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,产生了非理性主义。否定理性在人类认识和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,相反认为人的意志、欲望、情绪、直觉、潜意识在人类和实践中具有决定作用,强调整个社会历史过程是人的非理性发展过程。如尼采的“唯意志论”,大有矫枉过正,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味道。
其实是各自在不同领域较劲,硬要把不可比的东西,拉在一起进行比较。
理性更强调客观,规律,普遍性;更富于冷静;更有利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;其思维方式是抽象或逻辑思维,其精髓是真。理性属于科学的世界。显然,尼采不属于科学世界。
感性更强调主观对客观的感觉,情感,特殊性;更富于激情;更有利于对情感秘密的揭示;其思维方式是具象或形象思维,其精髓是美。感性属于艺术的世界。
悟性则集中于内心世界,几乎与外部世界无关,强调心灵的感悟,自我的完善;更提倡虔诚;更有利于探讨心灵的健康;其思维方式是悟,心灵的感悟,悟之以道,抚之以心,其精髓是善。悟性属于宗教世界。
理性、感性、悟性,科学、艺术、宗教,各有各的思维方式,各有各的评价标准。在研究认识论上,人们往往把三个领域的不同认识方法混为一谈,扯在一起比长短、论是非。结果不得其解。
当然,对于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这三个领域,三种思维方式,其发展的早晚和强弱,大有差别。但是,这三个领域,三种思维方式,是否有较为完善的发展,倒是关系甚大,甚至决定了这个国家,这个民族的兴衰。
古老的阿拉伯民族,古老的东方世界,何以反而落到发展中世界的地步?他们有长古的悟性,也有丰富的感性,无论是过去,还是将来都可引以自豪。但是,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理性,缺乏对外部世界,包括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工具和武器。理性来自科学,来自对事实的观察、实验、调查、统计、分析、综合、归纳和演绎。理性来自对普遍规律的揭示,来自对一般原理的追寻。他们往往错误地把更适合情感世界和宗教世界的认识方法——感性和悟性——直接用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,所以总是不得其解。
美国学者怀特有一句话很精彩:“科学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去处理事物的特殊性,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。”
我们往往总是强调特殊性,而忽略了事物的普遍性。用艺术的思维方式代替科学的思维方式。用“抓典型”代替找规律。
现实的中国还有一个缺陷,祖先的悟性也尊之不够。心灵世界总是缺了点什么。科学世界是无神的,而心灵世界则有神无害。该科学的地方不科学,该宗教的地方不宗教。或者说,该理性的地方不理性,该悟性的地方不悟性。
我们看看发达国家,或平常所说的西方世界,他们则科学、艺术、宗教三个领域,都有各自的地位,各自的世界,都受到应有的尊重,理性、感性、悟性均各有其道,各有其所,各有其属。
人的精神世界,理性、感性、悟性,缺一不可。
人的认知,科学、艺术、宗教,缺一不可。
人的心灵,真、善、美,缺一不可。
理性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,也推不出佛主的诞生,也无法塑造孙悟空的形象,既不能给人以情感的满足,也不能给人以心灵的寄托;同样,感性和悟性怎么也悟不出牛顿三大定律,悟不出基因学说来,悟不出青霉素,核磁共振,当然也无法造出汽车、飞机、电冰箱、彩电。
只有理性、感性、悟性集于一身,又不混为一谈,那才是完善的人。
如果说,科学晓之以理,艺术动之以情,那么宗教抚之以心。
比如,“色即空,空即色”;“菩提本无树,平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”。上帝赐予我们一切,感谢上帝的恩赐。
上帝创造了宇宙,上帝创造了人类。——这是宗教的语言。不科学,但宗教。很有悟性。
又比如,白发三千丈,沉鱼落雁之美,羞花闭月之貌。——这是艺术的语言。不科学,但艺术。很有感性。
再比如,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,力与加速度成正比。——这是科学的语言。不宗教,也不艺术,但很科学。十足的理性。
当然,有时候不同领域的词汇,也互相借用。不过,那只是“一借”而已。比如,瓦特看到开水壶盖被冲起,从而发明蒸汽机的顿悟,牛顿看到苹果落地,提出万有引力的顿悟,爱因斯坦关于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顿悟,都是符合事实的,符合逻辑的,是理性的思维。只是借用“悟”字,以说明那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理性思维。又如,基督教也接受“宇宙爆炸说”,也是“借来”说明上帝就是这样创造了宇宙,绝非理性思维。再比如,我们常说,某些艺术(如小说、电影)太假,不真实。那是指太不符合大多数人审美的感觉,不美。不是指科学的真实。有时说,“艺术的真实”,那也是借用而已。历史剧的困境就在这里。历史是科学,必须真,剧是艺术,只须美。